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克服重重困难,呈现稳定恢复势头。宏观政策加大调节力度,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下半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有望持续发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近期,部分银行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引发热议。所谓存款利率倒挂,主要是指期限较长的存款利率与期限较短的存款利率持平或更低。从目前市场情况看,主要指5年期存款利率低于3年期存款利率,或与3年期存款利率持平。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该工具作为阶段性举措,有利于满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的政策要求,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尽快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实物工作量。
不良资产处置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经济转型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近日举行的中宣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介绍了化解不良资产和相关风险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据介绍,随着不良资产处置大步推进,过去10年累计消化不良资产16万亿元,一大批突出的风险隐患得到消除。
备受关注的互联互通下的ETF交易于7月4日正式“起航”。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ETF纳入互联互通,将进一步扩大互联互通的规模,不仅有利于丰富交易产品种类、为外资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更多便利,同时对促进两地资本市场相互融合,以及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也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全球披露币种结构的外汇储备资产中,人民币储备资产规模达3364亿美元,环比微降8.43亿美元,减少0.2%;全球人民币储备资产份额为2.88%,环比上升0.09个百分点,实现了自2020年一季度以来的“九连升”,占比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二季度(总第97次)例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努力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离岸贸易、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近年来获得了巨大发展。然而,受到国际局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贸企业订单和利润下滑,不少企业开辟线上市场、降本增效。各金融机构依托跨境金融优势,积极服务“稳外贸”“稳外资”,通过金融活水助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二季度(总第97次)例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努力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美联储当地时间6月29日表示,随着投资者评估美国经济前景并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国债收益率29日下滑。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9个基点,至3.113%,而3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则下跌8个基点至3.227%。
近日,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分别收到监管部门的罚单,主要缘由均是信用卡催收严重不审慎。尽管监管部门没有就此事透露更多细节,但是“严重不审慎”这一措辞已经暴露出部分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催收管理上存在短板,应引起高度关注。
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保持不变。在5年期以上LPR下降15个基点之后,6月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保持不变,这意味着LPR的定价基础没有发生变化。因此,6月LPR保持不变也在市场的预期之中。